“2016新浪金麒麟論壇”11月23日在北京舉行。著名經濟學家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主旨發言時表示,我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需要注意多方麵問題:首先,供給與需求是並重、互動的關係;二是改革的主要涵義,在於培育獨立自主的市場主體;三是須解決好就業問題;四是改革必然是漸進過程,觀念轉變至關重要。
厲以寧表示,供給與需求二者並重,關鍵點在於需求側容易做到,供給側相對較難,要使得各方麵協調,必須把方向先搞清楚。“一般來看,需求是因應短期問題,包括需求不足或過熱;而把供給領域的改革作為中期任務,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。簡單刺激需求或供給,是可以做到的,但對經濟沒有太大好處,問題會不斷發生。”
他說,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主要涵義,是培育獨立自主的市場主體,使企業自主經營、獨立進行、適者發展。政府的作用,在於規劃、引領和微調,並在市場還未發育、企業還沒成長起來時,由政府代替市場主體的作用。這在許多國家既往都曾有類似案例。“但在企業成長後,需要政府及時退出。”
厲以寧指出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一定會涉及就業問題,這是不得不麵臨且須解決的問題。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,就會產生新的就業。對此情況,應有清楚認識。當前的互聯網經濟增加了大量就業,比如快遞員這個職業的產生就是如此。
他表示,改革必然是漸進過程,不要著急。“AG亞集團今天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觀念是否轉變過來了。天天談創新,AG亞集團是否在觀念上真正實現了創新呢?許多年前的創新,是指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;而現在更重要的,是信息的重組。這才是創新的前提和方向。”